联系电话:028-85501628 邮箱:bxywysyx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邮编:610041
Copyright © 四川大学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05-062023
何勤教授/张志荣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免疫系统自噬调控最新研究成果 在化药诱导肿瘤免疫原性死亡时,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是肿瘤碎片和肿瘤抗原沿淋巴管首先到达的淋巴结,也是树突状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前沿阵地。因此,若构建适当的药物递送系统,将自噬激活剂选择性递送至TDLN,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摄取、处理和提呈,有望使化疗药物的免疫刺激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但是,由于TDLN和普通淋巴结生理环境相似,现有递送...
查看更多
02-232023
秦勇教授团队报道二萜生物碱vilmoraconitine的首次全合成 秦勇教授团队完成了重排型二萜生物碱vilmoraconitine的首次全合成,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 (2023, 145, 3903−390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0318)。二萜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由于其生物活性显著、化学结构复杂多样等特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全合成研究小组的广泛关注。Vilmoraconitine是由谭宁华教授课题组在2008年从黄草乌(一种用于治疗风湿和疼痛的传统中药)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骨...
查看更多
02-162023
陈芬儿院士课题组在核苷的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核苷及类似物是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药物的重要来源。目前,半数以上的抗病毒药物属于核苷类药物,二十余种核苷类药物用于抗肿瘤治疗,核苷类抗生素也有百余种。核苷及类似物具有以上多方面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其快速获取已成为核苷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糖苷化反应是合成b-核苷和a-核苷的主要方法。然而,其立体选择性高度依赖于糖基供体的空间效应,在无邻基参与基团或糖环上无大位阻取代基的核苷合成中难...
查看更多
10-272022
宋振雷教授课题组在手性硅杂螺环对映选择性构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螺环是一类具有刚性的特殊环结构。目前,关于手性螺环的研究几乎都集中于以碳原子为螺手性中心的手性碳螺环。硅与碳同属第IV主族、但分属第三和第二周期,因此硅是碳理想的电子等排体。基于此,相应的手性硅螺环有望具有手性碳螺环一样的重要应用价值,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更优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手性硅并非天然存在且合成方法有限,因此手性硅螺环的合成至今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这也导致相...
查看更多
05-232022
杨劲松教授课题组在鲍曼不动杆菌脂多糖的化学合成及抗原性评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可导致急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其耐药率逐年上升,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的细菌清单,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位列最高迫切等级“极为重要”的第一位,这足以说明鲍曼不动杆菌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重大威胁。目前,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抗生素治疗或联合用药治疗。但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多重广泛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会更...
查看更多
02-222022
二萜生物碱权威专著出版 草乌类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如川乌、附子、牛扁、黄草乌等)被广泛用于镇痛、祛风湿、治疗跌打损伤等,其中典型的化学成分为二萜生物碱。此类天然产物由于具有化学结构多样和生物活性显著等特点而成为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华西药学院王锋鹏教授深耕二萜生物碱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数十年,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化学转化、生物活性、新药发现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体系(The Alkaloids, 1992, Vol. 42; 200...
查看更多
11-272018
何勤教授团队在抗肿瘤转移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是癌症致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约90%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移。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抗肿瘤转移药物,且当肿瘤产生远端转移根植于其他组织器官后,很难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转移的难治性在于其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步骤与环节。转移级联是所有肿瘤经血液循环产生远端器官转移的必经之路,包含肿瘤细胞由原部位脱落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传播、最终...
查看更多
09-072018
秦勇教授团队实现金鸡纳碱辛可尼丁的仿生不对称全合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我院秦勇教授课题组采用光催化自由基串联反应和仿生串联重排反应完成了金鸡纳碱辛可尼丁的不对称全合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org/10.1002/anie.20180484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04848)。该全合成工作主要由博士生刘文涛和秦文芳等同学共同完成。金鸡纳碱(如奎宁、奎...
查看更多
06-012018
博士研究生阮少波在Adv.Funct. Mater.上发表论文——在提高纳米递药系统抗脑胶质瘤效果的研究进展 近日,我校华西药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阮少波以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单位在前沿杂志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先进功能材料》,影响因子12.124)发表了题为“Acid-Responsive Transferrin Dissociation and GLUT Mediated Exocytosis for Increased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cytosis and Programmed Glioma Targeting Delivery”的研究成果,通讯作者为高会乐教授。以载阿霉素(DOX)的树枝状多聚赖氨酸(DGL)为内核...
查看更多
05-252018
秦勇教授团队在光氧化还原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我院秦勇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通过脱硫途径产生烷基自由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271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2710)。该工作主要由专职博士后薛斐和硕士研究生王发禄等共同完成。近年来,由于光氧化还原催化(photoredox cata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