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8-85501628 邮箱:bxywysyx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邮编:610041
Copyright © 四川大学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03-192025
李国菠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AI药物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室李国菠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发展了专业知识引导扩散模型框架实现动态3D配体-药效团匹配,并针对金属酶靶标sQC/gQC发现了新小分子抑制剂,相关成果发表于Nat Commun(doi.org/10.1038/s41467-025-57485-3)。药效团通常指分子间的关键相互作用,在药物发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现有多种药效团工具已投入使用,但深度学习在药效团引导的药物发现中的应用仍然较为少见。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种知识引导的扩散框架,...
查看更多
02-272025
何勤教授团队在siRNA高效递释系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室何勤教授团队在ACS Nano(IF=15.8)上发表了siRNA高效递释系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构建了具有靶向并“锚定”高尔基/内质网体途径的高效siRNA递释系统,克服了固有分泌途径所致的外排作用,显著提高siRNA药物的递释效率。高效的siRNA药物递释面临诸多屏障。内体-溶酶体转运造成的降解限制了siRNA的递送效率。与经典的内体-溶酶体逃逸策略相比,利用高尔基体/内质网转运能够绕行溶酶体降解途径是克服该屏障更为直接有效...
查看更多
11-152024
秦勇教授团队与合作者揭示海洋天然产物marinopyrrole A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机制 Marinopyrrole A(MA)是由Fenical课题组于2008年从放线菌菌株CNQ-418中分离得到的海洋天然产物,其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活性。我院天然药物学系秦勇教授团队针对该天然产物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包括在前期研究中报道了MA的首次全合成路线(J. Comb. Chem. 2010, 12, 900),在此基础上合成了MA的系列衍生物并确认优选衍生物MA-CF3拥有更强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Mar. Drugs 2013, 11, 2927),进一步研...
查看更多
09-252024
宋振雷教授课题组在轴手性硅杂环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我院宋振雷教授课题组发展了配体调控的苯并硅杂环丁烯区域选择性扩环反应,实现了两类结构新颖的轴手性硅杂环己烯芳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构建,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0252)。轴手性是一种特殊且重要的手性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材料以及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等功能分子中。轴手性环烯基芳烃由旋转受阻的σ-键连接环烯和芳烃构成,结构上与经典的联芳基轴手性有较大差异...
查看更多
09-032024
宋振雷教授课题组在手性硅催化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我室宋振雷教授课题组发展了首例手性路易斯碱催化的外消旋氯硅烷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DyKAT),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24, 146, 23092.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4390)。近年来,含硅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已有2款成功上市(Akalux:治疗头颈癌ADC药物;Poslum:前列腺癌诊断试剂)。硅元素的引入在提升活性、降低毒性、增强组织渗透性等方面展现出了诸多价值。手性是药物分子重要的核心结构...
查看更多
07-052024
陈芬儿院士/唐培教授团队在生物碱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陈芬儿院士、唐培教授团队完成了Tacaman生物碱的立体发散式全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07149)。Tacaman生物碱是长春胺类生物碱家族的四种亚型之一,由于其生源前体dehydrosecodine在生源合成中采用了不同的环合路径,造就了该亚型独特的结构特征,即具有C3/C14顺式或反式相邻叔碳立体中心。鉴于顺/反式tacaman生物碱都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
查看更多
07-022024
秦勇教授团队报道藜芦胺和环巴胺的高效合成 最近,秦勇教授团队完成了甾体生物碱藜芦胺(veratramine)和环巴胺(cyclopamine)的克级规模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748-2)。甾体生物碱是藜芦和贝母类中药的主要活性物质。在结构上具有C-nor-D-homo甾体骨架的异甾体生物碱活性突出、药用价值高。其中,藜芦型代表生物碱藜芦胺已被用作商业化的生物农药;介藜芦型代表生物碱环巴胺是首个被发现的He...
查看更多
05-202024
孙逊教授团队联合成都弘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nAMD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我院孙逊教授团队联合康弘药业旗下成都弘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影响因子17.5)发表了题为“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variant enabling efficient ocular-directed gene delivery across speci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一代nAMD基因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原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221-4双方团队基于腺相关病毒(AAV)衣壳筛选平台打造了全...
查看更多
12-222023
秦勇教授团队报道二萜生物碱(–)-garryin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 最近,我院秦勇教授团队完成了二萜生物碱(–)-garryin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12171)。二萜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复杂化学结构和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全合成研究小组的广泛关注。维特钦型二萜生物碱主要从丝穗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植物在民间用于治疗间歇性发热。维特钦型二萜生物碱结构上具有紧凑的笼状六环骨架,包含一个独...
查看更多
09-042023
秦勇教授团队发表复杂天然药物工业全合成展望 复杂结构的天然药物传统上是通过种植、提取直接获得天然药物或其高级中间体,再进行半合成实现原料药的工业生产。然而,由于大多数天然药物及其高级中间体在植物中含量极低,大规模种植占用大量的耕地,导致天然药物价格昂贵而严重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尽管工业全合成是解决天然药物来源的可能途径,但由于全合成难度极大,通常合成效率难以与植物提取竞争,导致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数,制药工业在解决复杂天然药物的来源问题上...
查看更多